科技创新助推贵州喀斯特洞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高质量发展

2023-08-07 06:12:52来源:当代先锋网

“这个展台有展出大熊猫化石呢,我们去看看”


(相关资料图)

“原来我们贵州曾经也有大熊猫啊!”

当靠近贵州科学院展区时,诸如此类的谈论此起彼伏,这些声音来自本次展出的展品——一个距今3.1万年的完整大熊猫头骨化石,该化石于2020年由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科研人员与法国洞穴联盟成员在对双河洞进行联合科考时发现并发掘。在贵州科学院三十余年的双河洞探测过程中已发现40余具大熊猫个体,距今最近的仅数百年,表明大熊猫曾在贵州大量繁衍生息。

“贵州作为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分布区之一——东亚片区的中心,其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因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及气候因素等影响,发育了数以万计的喀斯特洞穴,孕育着奇特的洞穴沉积景观、多彩的古生物化石、丰富的古人类遗迹、神秘的洞穴生物以及巨大的洞穴潜在利用空间。”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吴克华向记者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科学院先后组织法国、英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际洞穴组织持续开展洞穴联合科考,不断推动中国洞穴长度、空间排名进入世界前列。通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双河洞已成为当前全球白云岩洞穴最长的洞穴系统,同时也成为全球喀斯特洞穴探测和研究的热点区,在中国洞穴探测、科学研究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等方面树立了典型范式。

“洞穴探测并不只有科研意义,它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李坡说,山地所依托地质、地理与生态环境研究等优势学科以及独树一帜的洞穴探测技术,建所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展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勘测、评价、景区规划设计以及区域地质遗迹考察、资源评价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贵州科学院为黄果树瀑布、龙宫、天河潭等著名景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撑;同时,在紫云格凸河“苗厅”还开展了多次中英、中法洞穴联合科考和研究,为格凸河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智力支持。

自2005年始,贵州科学院牵头与法国洞穴联盟在贵州绥阳双河洞成立的“中法国际洞穴学校”,已开展洞穴探测培训14期,培训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洞穴探测技术人员207人,这些受训人员已成为全国洞穴测量与SRT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通过培训,洞穴探测及绳索技术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为国家山岳救援、贵州消防和民间洞穴救援人才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升洞穴探测技术、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丰富科技内涵,创新洞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式,助推贵州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谈及未来,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贺卫与山地所的科技工作者们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超木

编辑 彭耀永

二审 邹林

三审 曾帅

标签:

企业

全面取消落户限制!30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300万
2022-03-21
详细行程
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因防控原因延期召开
2022-03-21
详细行程
河北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
2022-03-18
详细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