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流韵绘丹青,万物板上溢芳香。夏日炎炎,走进位于省会湾里庙步行街的郝友友民间文艺家工作室,顿觉阵阵清香,缕缕清凉。
环顾当下,环境清幽典雅。书案前,郝友友手握烙铁笔,正全神贯注地在木板上或轻或重地描绘,烙铁起落间,青烟袅袅,顷刻一棵松树便跃然“板”上。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其中,让郝友友忘却了室外的喧嚣、热闹。他告诉我们,以烙画为乐,是自己最开心的事。
传统烙画艺术守“艺”人
(资料图)
“烙画的木板选取的都是椴木,经过漂白晾晒才能当画板。画笔就是桌上这两支电烙铁。”郝友友介绍,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一门传承了千年的艺术。烙制者以火为“墨”,手持火烧热特制铁笔,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烙制者讲究火候、力度,在物体上以炭化的程度呈现出浅褐色、深褐色和黑色等色调。
郝友友出生于烙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学习美术专业,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他表示,“烙画早年虽属于民间手艺,但也是一门代代相传的传统艺术,是祖先留下来的艺术瑰宝。”1975年,他开始深入钻研烙画,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将西洋画的写实、国画的意象美融入现代烙画中,吸取版画、刺绣等民间工艺的精髓,创新了烙画技法,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精美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中华一绝”。
郝友友钟情于在木制品上创作,其作品曾三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最高奖“山花奖”,多次获得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等。40余年间,他漂洋过海,将烙画文化带到海外,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和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烙画展,作品被新加坡、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
如今,郝友友已成为行业内的翘楚,任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烙画艺术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
“这幅民居图中,只有对联的红色是染色,其他都是通过控制电烙铁的火候烙上去的色。”在郝友友的烙画作品中,色彩渲染把握“三分染七分烙”的原则,这样既能保留烙画的本色,又能满足现代人对色彩的追求,突破了传统烙画的粗制和颜色的单一,墨色不精等特点,赋予当代烙画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层次的文化品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郝友友的画作兼具高超的艺术水准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多以民居、动物和自然风光为创作题材。他笑着透露,自己对作品细节的要求几近苛刻,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个放大镜,“在画动物的时候,我会把图放在放大镜下观察,这样更能看清它的毛发,画出来更真实、有质感。”正是由于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作品中动物的每一根毛发、建筑的每一片砖瓦、树木的每一根枝杈,都能得以生动呈现。
收门徒传承烙画文化
“之前烙画只是出现在一些家具上、筷子上,并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作为家族第三代烙画传承人,郝友友深知,传统烙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更好地体现其艺术价值。
痴迷烙画的他,立志要推陈出新,提升烙画的艺术高度。他放弃临摹,改为写实,在传统烙画的基础上,融入了国画的勾、勒、点、擦等手法,还可以通过控制熨烫温度,烫出黑、棕、茶、黄、白等丰富的色调,以碳化程度的不同呈现了画面的深浅和虚实,表现出较强的立体感。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他的烙画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兼具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在烙画艺术的道路上,没有重复别人,无论在技艺上,还是审美意境上,始终都在探索、创造。“唯有不断的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到烙画这门艺术之美,才能将烙画艺术发扬光大。”郝友友动情地说。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郝友友时常出去采风写生,他钟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自然风光,以及乡土场景、农家小院。
郝友友说:“西北黄土高原我去过三次,最长的一次,待了六个月。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乡土人情、地方风貌,才能把握住细节,使作品更真实鲜活。采风写生能让我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积累宝贵的创作素材。”他介绍,陕甘农村偏黄、偏黑的色调,更适合在烙画材质上表现。深厚的艺术功底、敏锐的艺术感觉,让他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内心表现的绘画题材、语言,塑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郝友友的作品硕果累累,为中国烙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除了弘扬,他更担负起传承烙画艺术的使命。除了教授女儿烙画技艺外,郝友友广收门徒,他的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入室弟子29名。他们在郝友友的悉心教导下均学有所成,参加国内各种画展屡屡获奖,其中9位弟子被评为省级工美大师。“我的学生中有大学教授,也有小学老师,我把烙画这门手艺教给他们,他们学成后还可以教给自己的学生。”郝友友不单在手艺上倾囊相授,更是如慈父般助推弟子们开展烙画事业,带领他们一起弘扬和传承烙画艺术。
郝友友不仅在作品创作上追求创新突破,还在怎样能更好地将烙画艺术传播出去方面下功夫,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进行尝试。“听说短视频很火,我最近刚注册了短视频账号,每天发一发作品,和粉丝分享我的创作过程,希望能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将烙画艺术展示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
搭桥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郝友友民间文艺家工作室自开办以来,接待了众多参观团队、中小学生及步行街游览的市民,并先后走进小学、大学、社区宣传展示烙画艺术,让学生和市民自己动手参与体验烙画的制作过程,了解烙画的发展历史。
“工作室设在步行街,会经常接待参观团队和游览的游客,可以让外地来的游客在这里了解石家庄的非遗文化。我们每隔一段时间还会举办一次小型写生创作画展,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让市民了解传统文化的技艺和创作过程,享受非遗文化的精华。”郝友友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文艺家工作室,让市民了解非遗烙画,让市民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及文化生活。
家住附近的于先生时不时就会到郝友友民间文艺工作室参观学习,他告诉记者:“之前也不知道烙画这门艺术,偶然的机会来到郝老师的工作室,被他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作品深深吸引了,现在我没事就来这转一转,感受感受咱中国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石家庄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人文公共空间,以文艺创作、展播、交流等形式,大力开展“家门口”的文化艺术普及、优秀文化传承等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郝友友表示,“现在国家和地方都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给我们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土壤,我们更应该积极努力地创作好的作品。在我有生之年,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把烙画艺术传承下去,让烙画艺术能走出国门,在全世界展现。希望新一代的传承人,也能够承担起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重任务。”
郝友友同时也认为,石家庄文化名家工作室,充分利用省会高层次文艺文化人才聚集优势,切实发挥了省、市文化名家示范带动作用,以文艺创作、研学传承、传播展示和讲座交流为主责主业,各位艺术名家着力创作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培养德艺双馨、担当作为的文化人才,用优秀文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我们会尽己所能,助力省会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作出自己的文化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