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仲夏时节,来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的葡萄园里,横纵交错的葡萄藤架整齐排开,密密匝匝的葡萄自绿叶中探出,堆堆晶莹剔透,似座座珍珠塔垂挂在藤条上。架下,面带丰收喜悦的果农们手脚麻利的进行着疏果、绑枝、采摘装运。
恰逢周末清晨,从南阳市、新野县周边赶来采摘葡萄的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他们兴致勃勃地采摘下第一批新鲜葡萄,并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葡萄果实。“果实个个饱满多汁,香味芬芳、甜而不腻。”游客边吃边由衷地点赞。
“我家就住在葡萄园附近,农忙空闲时间,我就到葡萄基地除草、施肥、盖膜、剪枝、绑枝、疏果,每天能挣到80元钱,一年下来也能挣到5000元左右。”在葡萄园基地务工的村民杨子义说,家门口有了葡萄产业,在家附近干活挣钱补贴家用又不误自家农业耕种。
“根据葡萄的生长规律,及时做好葡萄的管理和修剪,有利于葡萄采光和空气交换,提高坐果率。”葡萄园负责人卢亚松手持剪刀在架间果下穿梭自如,说起农场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头头是道。但在七年前,他还是上海高科技大企里的一名程序员,“那时工作稳定舒适,但这样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2015年我响应国家回乡创业号召,从最开始4个棚一步步摸索试错,坚持发展到现在38座大棚和露天种植接近300亩地,带动周边200多户果农跟我一起干。”在过去8年的在种植过程中,他不断外出考察学习、总结经验,通过采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方式,使用避雨、套袋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今,卢亚松家的葡萄品质越来越好,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精品葡萄产业成为大家的“甜蜜”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新甸铺镇的葡萄产业是新野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打造新野农业“3+N”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的缩影。
近年来,新野县各乡镇因地制宜,立足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培育精品林果、园艺花卉、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及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构建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助力老百姓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新野县基本形成以科技为依托,标准统一、品质高端、品牌响亮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年产值达110多亿元。培育壮大了肉牛、蔬菜、花生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了具有新野特色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绿色发展之路。
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为龙头,以肉牛产业化集群为支撑,联通农、牧、工、商四大业态,形成了“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全链条全循环。建设了南阳市种公牛站、3000头皮南牛扩繁场、万头肉牛育肥场、3000头肉牛电子交易市场、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6000吨牛肉熟制品加工厂等产业链项目,形成了良种繁育、母牛养殖、饲草饲料生产、肉牛育肥、屠宰加工、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格局。
以建设全国优质蔬菜强县为目标,坚持用产业集群理念谋划蔬菜产业发展,建设六大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早春拱棚蔬菜、甘蓝、钢葱、洋葱、土豆、西瓜等六大主导产品,全县蔬菜复种面积常年保持在35万亩左右,全县常年活跃着1000多名蔬菜经纪人,有9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100多座温室大棚和一个供港蔬菜基地,与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推行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种植,年产量170多万吨,产值20亿元以上,亩均产值7000元以上,菜农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花生种植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花生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产量达24万吨,每亩净收入在1700元左右。以王庄镇为核心,形成了豫西南地区最大的花生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量达200多万吨、30多亿元,带动4万多名群众从事花生购销、加工等相关产业。
标签: